距离2013年中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,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,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很容易给其带来影响,特别会出现烦躁情绪,这个时候就要看学生怎么样面对,父母、老师怎么样疏导了。
学生宜适合唱反调
可应付不想上学、消极心理
相信不少同学都会多少地出现意志消极、不想上学的状况,可能是由于一道从没见过的题型,也会是由于一次摸底考试中,在规定的时间没答完试题,还大概是由于在一次小测验中,输给自己心中的那个假象角逐对手。
事实上,越紧张、越担忧,学生就越没办法摆脱这种消极心理。
平常复习的都非常不错,不了解为何,一到模拟、期末考试前,我就很担忧是否还有自己没见过的题型、没记住的公式,很担忧是否会考砸。初中三年级生吴俏跟记者说。
对此,国家二级心理健康咨询师王建蓉表示,当自己还没尝试就急于否定自己,给自己下定论,如此未免太过消极。在整个复习和备考中,失败、成绩下滑等都是难免的,而学生出现的消极心理更容易致使其失败,不如去积极面对,时不时也跟我们的心理唱个反调。
建议学生:
跟我们的消极、逆反心理适合唱反调。譬如,吴俏同学一到考试之前就很担忧有自己没见过的题型,她可以设想:没到中考试前,碰到没见过的题型就等于让自己多掌握一种题型。如担忧模拟成绩,可以告诉自己:模拟成绩不代表中考成绩,模拟多错一道题,中考就可能少错一道题。适合地唱反调,会让学生扔掉消极思维,不过可必须要适合。
父母忌谈成绩色变
关注饮食作息更要紧
青春期的孩子,无论是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有肯定的变化,这类变化或许会影响学习成绩,导致学生的成绩出现波动。此时,学生必然会出现消极的情绪,但当爸爸妈妈由于成绩降低而加以训斥,孩子就会本能地反抗,出现逆反的学习情绪。
有时考试没考好,我已经够懊恼的了,父母还总拿成绩说事儿,说我辜负了他们的期望,担忧自己是不是能考上理想的高中等等,真是越说越烦。初中三年级生康阳跟记者抱怨。
王建蓉建议父母,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每一次考试,坦然去与孩子交流和交流。不要听到孩子成绩下滑就反应过激,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,不如先去关心孩子的内心。
建议父母:
父母在这个时期过度地关注成绩,容易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觉得自己还不如学习成绩要紧。作为父母要关注孩子的饮食、作息时间和心理状况上。帮助孩子合理安排科学作息时间及饮食的营养搭配,并勤与孩子交流,多给予鼓励。